评论区丨假期旅行重在“心”感受-凯发k8官方旗舰厅
本期话题
这个五一假期,一些熟悉的场景又回来了:机票车票一票难求,酒店民宿量价齐升,路上堵、景区挤,吃饭排队、上厕所也排队……排队两小时、“打卡”五分钟,依然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同时,围绕假期出游发生的各种“故事”也让人眼花缭乱:有让人温馨的,如杭州西湖边志愿者组成“最美人墙”为来往游客提供服务;有让人糟心的,如广西桂林市木龙湖景区上厕所要花55元买门票、珠海停车31小时10分钟收费640元;也有让人莫衷一是的,如海底捞里睡满特种兵式旅游的大学生。当然,还有堪称教科书式的“淄博烧烤”。回顾5天假期“众生相”,面对集中旅游带来的供需矛盾,今后我们该如何少一分慌乱,多一分从容?又该如何看待旅行的意义呢?
以诚信打底,旅游才能持续出圈
□特约评论员 李光全
扩内需是2023年中国经济的重要关键词。在努力拼经济的当下,各地都期待着五一假期的强力消费拉动给经济增添动力。回顾5天假期,熟悉的场景又回来了,压抑3年的消费在今年五一得到了井喷式释放。在摩肩接踵的旅游人群里,各地演绎着千姿百态、各色各样的五一“故事”:杭州西湖边的最美人墙,让游客享受人间天堂的美景时,感受到了一个城市的细节,精致而又温暖;齐国古都淄博的人间烟火中,烧烤烤出了一个老工业城市的新热度。
而“淄博烧烤”成为网红的同时,也带给我很多思考:面对集中旅游带来的供需矛盾,淄博怎么做到了少一分慌乱,多一分从容?政府各部门齐心协力的努力,文旅、市场监督、物价等各部门齐上阵,用热情周到的服务守护一方人间烟火;各市场经营主体的主动积极作为,用山东人的热情和真诚让四方来客感受到“好客山东”名不虚传;市民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用各自的方式向游客传递温暖和贴心。当一纸对游客的“劝退”公告发出时,当市民开起私家车免费接送游客时……一个安全祥和、淳朴厚道、公平无欺的旅游市场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大家去淄博是为了烧烤吗?是也不是!做贵宾的感受,童叟无欺的松弛感,走亲访友式的幸福感,胜过千山万水带来的感官刺激。
所谓宾至如归,以诚待客。价格公道、不缺斤短两原本是经营者的义务、做生意的本分,用淄博当地商家的话讲,“人做生意凭良心”。真诚待人、诚信服务,“好客山东”以热情接住了不断天降的流量。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当下推动经济发展的方法论。供给侧的改革,要充分看到消费者的需求对于诚信经营的期待、对于温暖待人的期望,看到以诚信打底下的产品创新、服务热情才能发挥锦上添花、增味添彩的效果。
以诚信筑基,面对天降流量时,才会多一分从容。毕竟,旅游,感受的是一份心情,一种有温度的暖意、一种有爱的真诚,会让人或回味无穷,或心向往之。
(作者为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委党校教师)
旅游经济需要做“加法”
□特约评论员 江德斌
五一假期旅游经济实现了复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与此同时,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也是集中放假旅游不可避免的矛盾,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受限于旅游资源供应紧张形势,无法满足节假日的旺盛需求,在各方利益博弈下,衍生出诸多乱象。因此,为促进旅游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多做“加法”,增强旅游经济的肌体,使其更加结实、强壮。
首先,要在供应方面做“加法”,增加旅游资源的投入,优化和升级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体验感。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游客的需求更为丰富和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呈现明显的升级趋势,由注重旅游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打卡式旅游、躺平式旅游、特种兵式旅游、露营旅游等新模式涌现出来,并在社交平台的传播下,获得更大范围的推广。所以,各地可以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游客的新需求,开发更多新鲜有趣、体验舒适的旅游产品,让游客享受到旅游的快乐。
其次,要在服务上做“加法”。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完善的城市公共设施,科学合理的市政管理等,共同构成发展旅游经济的“软实力”。各地政府需要尽快转变思维,站在游客的角度换位思考,提升行政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加公共设施建设,以高品质服务赢得游客信任。比如,在“淄博烧烤”火出圈后,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上线烧烤小程序、官方制定烧烤公交专线、限制酒店涨价幅度、公共厕所放卫生巾等,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不再担心被“宰客”,进而放心大胆消费。
最后,要在行业监管上做“加法”。旅游行业的许多乱象,诸如商家宰客、导游拿回扣、殴打辱骂游客等,都是监管乏力、处罚力度较弱所致。因此,各地旅游监管部门需要“硬”起来,着眼于旅游经济的长久发展,制定完善的行业监管制度,不给从业者可乘之机,并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严厉惩治乱象,积极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可以针对行业痼疾,抓一批负面典型,对其实施吊证、行业禁入、重罚等,达到震慑效果。
(作者为时评人,盘石全球新经济平台研究院研究员)
只要内心丰盈,又何须千山万水
□特约评论员 宋守山
五一小长假结束了,刚刚经历过一场旅行,坐回工位的你,什么感觉呢?除了旅途的疲惫,是感慨这人间的烟火,还是在惊叹这世间的繁华?是不是所经历的一切似乎并不陌生?景区里依旧是人山人海,车站码头依然人来人往,游客们一如既往地上车下车、打卡拍照?一切都热热闹闹,一切都似曾相识。如果再加上偶尔出现的涨价宰客等三两不和谐的音符,以及一系列提高服务、提升品质的各地举措,这五天里的众生相,似乎是人世间本来的样子。
我五一期间因事去了趟省城,行至淄博路段,远远望见几个下高速的路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想起网上流行的那句话——“上一次淄博这么热闹,还是在齐国的时候”。这从四面八方忽然拥入的游客,对淄博的接待能力来说真是要经历一次“大考”。当然,面对万千游客,淄博拿出了十二分的诚意,获得了满屏称赞。
但回头想想,你我又何苦挤来挤去呢?特别是短途的你我,又何苦非要赶在五一期间去挤一挤呢?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权利,如果就是愿意去感受一下这久违的人山人海,那也是个人的自由,容不得他人置喙。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假期的意义在于休整,行万里路的目的无非是开阔眼界、放松心灵,如果去经历的是一番“闹心”的旅程,特别是来一场“特种兵式”的旅行,则就失却了一份气定神闲,又哪里有精神上的愉悦?所以,在古人那里,“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同等重要。
在疫情期间,因为要“少聚集、少聚餐”,所以很多日常的线下交往能省则省,很多沟通交流则能线上就线上,生活没耽误,工作没落下,但似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远了一些。那么,现在倒不如利用这难得的时间,和家人一起去看场电影,和朋友一起小聚,或者是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会儿书,不失为一种难得的内心放松。或者,干脆远离喧嚣的人群,给自己选择一次心灵的旅行,回一趟许久没有回过的故乡,看看久违的山河故人。
相对于跋山涉水的疲惫,内心的万千气象,更会让自己元气满满。
(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
互动留言
@牛东平:
旅游作为一项庞大的现代产业,在它的消费逻辑下,隐藏着关于人的深层渴望,只是我们自己可能都没有察觉。“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也只是停留在事情表面。我们真正想要的,其实是触摸世界,这才是旅行的本质。
@唐小六:
真正的旅行,应该是哲理和文化层面上旅行者的心灵与旅行地之间的共通默契,而非“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到家啥也不知道”。
@丁慎毅:
面对集中旅游带来的供需矛盾,商家只要合法经营,社会就不妨给予善意的宽容。各地不妨都像淄博那样,让每一个市民都愿意成为本城的“店小二”和“城市代言人”,通过民间释放更多善意,来缓解集中旅游的供求矛盾。
@老鹰:
某种程度上说,五一假期“众生相”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缩影,只不过由于“五一”期间出游人数众多,各种美好的与不美好的现象比较集中呈现而已。
@李岱:
时下的假日出行,很多都是为了解眼馋和口馋。目前这样数亿人集中“解馋”,固然可以显著拉动消费内需,但略显粗糙的休闲模式,并不能真正带来高质量的生活。高质量的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假日生活也当成为高质量生活的风向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延续多年的粗放型假日模式,或许也应顺势而为,到了有所转变的时候了。
话题征集
聚焦一周新闻热点事件,深度思考,理性评述,百家争鸣,激浊扬清。亲爱的读者,欢迎您参与“评论区”的话题讨论,无论是微言片语还是长篇大论,我们都期待您来一吐为快。
邮箱:bandaobianjib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