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纪事②|3个故事,见证变迁,记录沧桑!青岛这些老楼院将大变身,街坊们欢喜之余也有不舍……-凯发k8官方旗舰厅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赵永宝
青岛城市更新的脚步,正在一步一步坚实地走着。
近日,市南区政府凯发k8官方旗舰厅官网发布了关于对市南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实施房屋征收的决定,将中山路两侧部分区域及其他零星楼院列为2023年房屋征收项目,启动征收工作。
3月24日至27日,记者走进征收公告中所涉及的片区,去看看老街区大变身之前的风貌,去听听曾经或现在居住在那里的人们生活的故事。
欢喜之余是不舍
平原路72号,一扇不足一米宽的铁栅栏门上,挂着两个显眼的招牌,一个是刘伟挂上去的“房产”二字,另一个则是“征收区域 注意安全”的提示牌。
平原路72号的单元门上挂了两个“招牌”。
打开这扇门,是一条向下的,又窄又陡的石阶。沿着石阶走下去,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目之所及尽显破败和萧条。
平原路72号楼院与外界的通道。
这是一座四层德式小楼,地下一层,地上三层。三角形的院子里丢满了旧沙发、旧衣架,以及各种生活垃圾。墙上大片的水泥脱落,几扇窗玻璃不知所终。只有斑驳的红色木质连廊,彰显着它往日的尊贵。
院子里杂乱不堪。
右手边有一个4米多高的狭长门洞,里面便是整个院子25户居民唯一的厕所。靠近南墙,向左向右各有一条狭长的台阶,通往高层的住户。“住在高层的居民,下班回来都先上个厕所再回家。”刘伟说,那时候没有卫生间,厨房、露台也是合用的,多年来大家都过着拎马桶、上澡堂的生活。虽然有诸多不便,大家也一直盼望着征收,一旦要离开,对于伴随多年的烟火味,自己却有很多不舍。
整个楼院唯一的厕所。
“这是祖上的房子,爷爷十几岁就住在这里,他在戏院里工作,为演员配龙套、配服装。”刘伟说,包括他在内,父母、邻居、亲人、朋友……一代代人在这里长大,这个院子装着他50多年的回忆,墙缝里都似乎长满了故事。
斑驳的木质走廊,这里曾经居住着25户居民。
“滚铁环、踢毽子、刮香烟牌子……”刘伟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童年,傍晚,吃饭时间到了,各家各户会在走廊摆上方凳,最多两菜一汤,大家互相品尝。饭后,大家会在院子里围坐乘凉、看电视,孩子在一旁追逐嬉戏。在那个物质上不甚富裕的年代,邻里间的互帮互助,让人感到温暖幸福。
该楼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
“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刘伟是唱着这首童谣长大的,他说小时候,来中山路买文具、买衣服、买电子表都是很洋气的事儿。
孩子在长大,城市在更新。最初还过得去的日子,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显得越来越局促辛酸。老房子日益破旧失修,也带来了麻烦。“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20平方米左右,几代人住一间,睡觉打吊铺。”刘伟说,居住环境太不好,很多住户就把走廊占用,私搭乱建比较严重,“夏天风一吹,走路也要当心,特别是台风天,会有木片、瓦片掉下来”。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部分住户都陆陆续续买房搬走了,而刘伟选择了坚守。
老楼院里私搭乱建严重。
成年以后,刘伟继承了祖产,这个十来个平方的门头房,就是他生活的来源。“录像带也租过,茶叶也卖过,批发部也干过……”,变的是门头上的招牌,不变的是这一方祖宅。
刘伟向记者细说老楼院的过往。
刘伟如今的招牌是房产中介。由于该片区是德县路小学的学区房,刘伟从2015年开始,便干起了这一行。“前几年行情还可以,一年能卖个五六套房,租房的就更多了。由于这一学区有落户年限的要求,很多家长想不了那么远,再加上这几年疫情的影响,生意越来越不好干了。”院内的老邻居都搬走之后,刘伟在单元的铁栅栏门上挂上了红底黄字的“房产”二字,下面附上自己的电话。对于未来,刘伟充满期待,“市南区政府重视这一片区,希望我们的楼院也能像隔壁的三江里一样,早日整治提升,早日焕发生机。”
斑驳的水泥墙已历经百年风霜。
沿着平原路向上走,一位大爷抽着烟袋,隔着窗玻璃,望着外面的车水马龙。大爷姓孙,今年72岁了。“这处房子建于1929年,我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孙大爷笃定地说,他兄弟姊妹8个,都是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后来结婚成家以后,都陆续买房搬走了,只有自己还在这里住。“往上走是青大附院,往下走是中山路,离大海也不远,逛街、出行、看病都方便。”面临征收,孙大爷言语中透露着留恋和不舍。
平原路上一处待征收区域。
百年老街来了“拉洋片”
一路穿街走巷来到肥城路7号,门前的街巷人来人往,如今正是热热闹闹的“上街里 逛春天”旅游艺术季。大院里却无比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平原路征收区域不同,出现在本次征收公告里的这处院落,已经基本完成了修缮改造。整个建筑墙面整体呈现淡黄色,二层的窗户全部进行了更换,看上去复古精巧且干净整洁。负责修缮工程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修缮方式包括了外墙清洗、外墙面材质修复,细部线脚、山花维护修复,门窗更换、门头店招整治,屋顶改造和建筑亮化等。
肥城路7号楼院已经过修缮。
肥城路7号的院墙,看上去精致、复古,引人驻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面“我市传统工艺外墙饰面展示墙”,今年3月份刚刚完工。他们利用肥城路7号原有的长约30米的老墙面,制作了点晃晃、水刷石、水洗砂、甩石子、扒拉石等5种传统工艺工法样板,并附有每项工艺的简介,既是展示墙又是施工工艺的推广,让市民和游客重新认识了老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肥城路7号的院墙是一面传统工艺外墙饰面展示墙。
夜幕降临,“上街里 逛春天”旅游艺术季达到了高潮。肥城路7号门口,传来了锣鼓和叫唱声。
“大清以上是大明,大明传了16帝,末世崇祯(那是)不太平……”记者循声走近看到,三位小朋友围着一个大木箱,探着头专注地望向木箱里面。木箱旁边,一位穿着古代服饰、戴着民国小眼镜的“老先生”,在旁边卖力地唱着,一边唱一边拉动箱子旁边的细线,并不时和围观的游客互动。木箱两边是一副木质对联:箱内演大戏,洋片唱春秋。横批显眼,“神奇拉洋片”。
3月24日晚,李先华在表演拉洋片,3位小朋友正专注地观看。
正在表演拉洋片的“老先生”并不老,只有57岁,名叫李先华,也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李先华说,拉洋片并不是自己的本行,只是一个爱好。受益于青岛西部老城复兴,李先华慕名而来。
3月25日下午,李先华在表演拉洋片,一位老年人正在欣赏。
“这个箱子是一个菏泽的朋友在3年前就做好了的,因为疫情等原因,一场也没有表演,里面也只有3张图片。”李先华先到网上搜集创编了“老鼠摔跤”“李自成起义”等故事,然后请岛城漫画名家司海英等帮忙画了画,把故事内容丰富到9张。对应着木箱旁边有9条不同颜色的彩线,配合上锣、鼓、镲三个乐器,自己拉、敲、唱,整个画面就生动起来。
李先华表演时的“操作区”。
“第一天表演的时候人多,小朋友看的是新鲜好奇,老年人看的是童年回忆。”李先华说,有位老人告诉他,自己小时候就喜欢看这个,一次7分钱,还建议他把箱子改成5孔的,就像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珅表演时用的那个一样。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正在表演拉洋片。(视频截图)
李先华的洋片,看一次18元,最多的一天赚了900多元,平时一两百、三四百都有。“钱多钱少很重要,弘扬传统文化、自己干得开心更重要。”李先华说,自己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来看,他都会先给孩子普及一下拉洋片的历史,“在没有电影的年代,你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就是看这个的……”
说到主业,李先华打开了话匣子。2009年“魔手”刘谦登上春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魔术热潮。李先华敏锐地发现了商机,在市北区标山路上开起了青岛第一家魔术店,不仅售卖扑克、面具、魔术帽等魔术道具,还推出了魔术教学项目。然而由于门槛低,“魔术热”来得快,褪得也快,李先华又转向了传统民俗艺术——泥人张。2017年,他专程去天津美术学院,参加由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泥人张彩塑)普及培训班。结业以后,李先华便潜心于“泥人张”这一传统民俗,并把自己的抖音名称改为“青岛泥人李”。
李先华的泥塑作品。
李先华还把自己的这项传统民俗,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向市北区申请了非遗。记者查询发现,今年3月6日刚刚公布的《市北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李氏泥塑制作技艺”赫然在列。
在李先华的摊位上,摆着泥人捏成的钟南山、成龙等彩塑形象,在“成龙”旁边,有一个戴着帽子、皱着眉头的泥塑形象,李先华说这是他为一个摆摊的朋友捏的,周一到那边摆摊送给他。他如今已养成了习惯,到哪里摆摊,一般都会帮邻居捏一个。
23年面包店面临新抉择
跨过中山路,经过春和楼,记者来到了天津路20号的一栋两层建筑前。由于年代久远,已经看不出建筑本来的颜色,大片脱落的墙皮,用水泥修修补补,老的木窗、落满灰尘的玻璃,和蜘蛛网般的电线,诉说着这栋建筑的风烛残年。
木窗下面,一家不大的门头,店名叫“宏发红西饼屋”,没有网红店的文艺范,也没有精致的装修,门前客户却络绎不绝。
宏发红西饼屋门前顾客络绎不绝。
“一个糯米、一个紫米,您的七块三,一个豆沙、一个黄米,您的七块四,您的十块零三毛……”店主李丽一手翻着锅里的油炸面包,一手帮顾客称重、算账,里里外外,忙而不乱。
“这家店是我婆婆、公公开的,算起来已经有23年历史了。”39岁的李丽一边招呼顾客,一边和记者聊天。她说自己嫁过来之后,便和老公打理这家店。店里的主打产品有3种,门口摆着两个盘,左边的叫“热狗”,也叫“鸡腿面包”,顾客们都说这是“小时候的味道”;右边的叫“油炸面包”,20多年前只有豆沙和糯米两种馅,近些年又加了紫米和黄米。还有一种叫“红豆饼”,摆在店内的货架上,里面也是排着队买。
店主李丽忙着整理刚出锅的油炸面包,旁边盘子里的热狗已经卖完。
“我们从中午12点一直炸到晚上7点,到晚上基本都会卖完,现烤现卖,吃的就是新鲜。”李丽说,自从去年西部老城改造开放之后,明显感觉人流量比以前大了几倍,以前很多顾客专程从李村、崂山等地慕名前来购买。现在,则多了很多外地游客,“有一次,有个顾客跟我说‘我是陕西的,兵马俑那旮的’,我一时没分清他是来自陕西还是东北。”
李丽的店也在征收范围内,面临征收,李丽有喜也有忧。喜的是,老城改造提升后,人流量大了,生意好做了。忧的是,自己需要重新找店面,必然会面临许多老顾客的流失。
23年老店宏发红西饼屋。
23年来,他们一直租用这个店面,租金从最初的一年两万元,到现在的一年五万元。“很多老顾客都问我们要上哪,我们自己都还不知道上哪”,李丽担心,再找就很难有这么便宜的店面了,“现在趁着顾客多,干到哪天算哪天,再找应该也是在这附近”。
征收,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短暂节点,但对于曾经生活在那里的人来说,却面临着重要的抉择。
老房子迎来征收,新的生活将跟着刘伟、李丽,以及这一带许许多多的老街坊们一起,在分散的城市各处,继续生生不息,就像一条不会断流的河……
新闻背景
近日,市南区政府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对市南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实施房屋征收的决定:
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市南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实施市南区中山路区域提升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将中山路两侧部分区域及其他零星楼院列为2023年房屋征收项目,启动征收工作。
征收范围:平原路54号、60号、64号、72号、安徽路23号、25号、宁阳路16号、泰安路17号、21号、23号、曲阜路6号、12号、12号丁(含曲阜路14号门头两户)、肥城路2号丙、5号、7号、9号(平房)、11号甲、15号、17号、36号(肥城路34号两户)、天津路2号、河北路10号、河南路46号(北侧二层建筑非成套)、88号、90号、德县路24号、28号、30号、32号、北京路63号(含61号)、中山路86号、88号(含保定路4号、6号)、101号、109-115号单号(成套住宅除外)范围内的合法房屋;肥城路14号\中山路70号、肥城路12号乙\中山路62-70(双号)、河北路21号\天津路15号甲、河南路13号\\曲阜路11号、泰安路15号\宁阳路10号、天津路25号甲-27、中山路15-17号(单号)、29-37号(单号)、103-105号(单号)、125号、135号、171号、中山路62-66号(双号)、90-92号(双号)、106-132号(双号,不含中山路120号)、144号、安徽路6号、8号、湖南路49号、66号、湖北路14号乙、17号、天津路25号、42号、平度路32号、河北路2号、泰安路27号、四方路1号、大沽路22-24号(双号)、28号、29号、北京路26-34号(双号)、53甲号、57号、河南路15-15号甲、20-24号(双号)、58号、60号、92号、92号甲、肥城路25号甲、31号、43号、47号、49号、黄岛路90号、曲阜路10号、天津路63-67号\\北京路88号、德县路20号、保定路1-9号(单号)范围内的合法非住宅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