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研究生新生放弃入学:缺乏违约成本是“录而不读”主因-凯发k8官方旗舰厅
9月21日,32名研究生新生集体“爽约”,放弃中国政法大学入学资格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对中国政法大学这一双一流名校遭此意外情况的唏嘘,更是对“内卷”考研形势下浪费短缺招生计划资源的感慨。“录而不读”频频出现且向优质名校蔓延的趋势,更加激起考生的焦虑。
当前,为充分保障考生受教育权利不受影响,高校对因各类原因造成不能正常入学报到的情况做了保留入学资格的制度设计,但对主观放弃入学资格的考生缺乏必要的违约成本,是导致“录而不读”屡屡发生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录取与报到存在较长时间差,招生过程缺乏总体补录制度设计导致后果更加严重。尽管“录而不读”考生也许有着这样或那样合情全理的缘由,但在当前研招形势下任由放弃入学资格的现象扩散,将打破研究生招生秩序的稳定秩序,引发众多考研学子对报考形势的担忧,影响高校人才培养。
从这个角度来说,完善招生录取的制度设计、适度提升考生违约成本是减少“录而不读”现象的关键步骤。高校一方面要建立招生补录常态机制,适时拉近确定录取与入学报到的时间差,可将入学报到获得学籍改为线上报到,降低“夜长梦多”产生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建立常态化补录机制,避免当年招生计划被浪费尴尬状况。根据报考生源情况适度扩大复试比例,预留一定候补名额以充分应对可能出现放弃录取的情况。同时,也要合法、合情、合理对“录而不读”考生建立违约惩戒机制,采取限制报考等措施以规避这一现象的无序发生。
“录而不读”现象有相关制度设计不周、违约成本不高的诱因,究其根本还是考生对未来选择自主性的不断增强,面对可能更好的机会、更高的平台、更优的渠道自然“这山更比那山高”,考生诚信、契约意识的缺失考验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
此前,研究生推免中蔓延的师生“互鸽”现象已产生不良影响,诸如此类问题已到了必须抓紧着力解决的时候了。